AAC板源于在欧洲。因为当时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英文名为Autoclaved Aerated Concrete,即AAC,它属于欧洲的传统产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蒸压加气混凝土在日本得到推广,日本的加气混凝土公司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有特色和跟欧洲的传统产品有区分度,便将日本生产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改名为Autoclaved Lightweight Concrete,即ALC。其实AAC和ALC指的都是同一产品(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目前中国现有国标、图集都叫AAC,实际应用大家习惯叫ALC。
发展历史
20世纪初,蒸压加气混凝土开始作为建筑材料生产,早期的发展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工艺专利上的。
01蒸压加气专利由来
1880年,德国研究人员米夏埃利斯(Michaelis)获得了其发明的蒸汽养护处理技术的专利。
1889年,捷克人霍夫曼(Hoffman)试验成功在混凝土“充气”二氧化碳的方法并获得专利。
1914年,美国人埃尔斯沃斯(Aylsworth)和戴尔(Dyer)采用铝粉和氢氧化钙,以达到多孔水泥混合物,并获得了专利。
1920年,瑞典建筑师艾里克森博士(Dr.Johan Eriksson)在发展现代蒸压加气混凝土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通过石灰石和地面板制作加气混合的方法(叫做“石灰式”)获得了专利。
02AAC工艺的起源
1923年,瑞典建筑师艾里克森博士(Dr.Johan Eriksson)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发明了工业砂加气混凝土(AAC)工艺。
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工业砂加气混凝土(AAC)砌块在瑞典小镇Yxhult的工厂诞生投产。
1937年,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于开始走向国际化。
03蒸压加气制品在国际上的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蒸压加气混凝土的产量不超过100万m³,并且主要集中在北欧三国:瑞典、挪威和芬兰。二次世界大战严重阻碍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的发展,使原本具有良好发展势头的新型产业停滞不前,直到二战结束,由于出现世界性能源紧缺,才使具有节能优点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再次得到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欧、东欧、前苏联相继引入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技术并完善了生产工艺,涌现出一批专利技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六十多个国家设厂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分布范围包括寒带、温带、热带地区,主要技术才有瑞典的伊通(Ytong)和西波列克斯(Siporex)技术、德国的海波尔(Hebel)技术、波兰的乌尼泊尔(Unipol)技术、荷兰的求劳克斯技术和丹麦的萨尔空技术。德国已经成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技术中心,世界范围内蒸压加气混凝土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海波尔公司和伊通公司所属的工厂中。
由于蒸压加气混凝土具有优良的保温节能特性,在寒冷地区应用其优势极为明显,因此世界上较早使用蒸压加气混凝土作为保温隔热建筑材料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北欧、东欧和西欧等地,后来才在以日本、前苏联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和其他地区发展起来。
波兰地属严寒地区,纬度比我国黑龙江还要高,建筑节能要求比北京高,因此,50%以上的墙体均使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德国利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轻质砌块砌筑带空气层的双层墙体,以达到保温节能要求,同时还广泛将其用于防火墙板;20世纪50年代以后,蒸压加气混凝土在日本迅速发展现在正逐步形成墙体材料的主导地位,日本建筑有72~76%的外墙使用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其中住宅使用最多,占总使用量的51~56%。
AAC板材在中国的发展
住宅01
AAC板材作为装配式部品部件之一,用在住宅体系,施工速度快、隔音效果好。
仓储02
AAC板材目前已广泛应用在物流仓储领域的内外墙、防火墙体系,如普洛斯物流、菜鸟物流、京东物流等。
医院学校03
AAC板材用在框架结构或钢结构体系,可免抹灰,减少工序,节省施工时间。
公共场馆04
AAC板材因内部有双层钢筋,自身已形成抗震体系,可免做构造柱和圈梁。